千米生态淡水沙滩上游人如织,白墙黛瓦的精品民宿错落有致,各游乐设施上传来儿童不断的欢笑……走进云和县石塘镇长汀村,“沙、水、山、村”共一色的水乡村落画卷让人流连忘返。

就在几年前,长汀村还是道路不通、农房破败、环境脏乱、80%村民背井离乡外出务工的空壳村。经过短短几年,长汀村已创成3A级旅游景区,成为“两山”转化推动乡村振兴的经典案例,成功获评全国乡村振兴榜样奖。长汀村的美丽蝶变,离不开原丽水市第四届人大代表、现云和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长汀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主任蓝克明的不懈努力。
长汀的蝶变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许多坎坷。为了走出困境,蓝克明想了很多办法,种香菇、种板栗,养溪鱼、养鸭子,还在江边的滩涂铺上草坪,做烧烤、做露营,但都收效甚微。面对挫折,他没有放弃。要致富,先修路。经过多方争取,2014年横跨水库的长汀大桥建成通车。交通方便了,村民们故土难离,陆续回村盖起了新房。在盖房子的工地上有一堆堆砂子,孩子们玩了一天还不知疲倦。正是这个场景,让蓝克明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纵观瓯江沿线村庄,虽然有丰富的水资源,却没有一个沙滩可以休闲;而长汀村湖面开阔、水位稳定,有海的视角,何不造个人工沙滩呢?
萌发“金点子”是一瞬间的事,但造出“阳光沙滩”却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这个项目到底可不可行、有没有效益,村民众说纷纭。蓝克明带头到家家户户做思想工作,讲思路、讲办法、讲愿景,慢慢的,大家都从质疑、观望变为主动参与。思想问题解决了,技术问题又扑面而来。沙滩的地基要怎样填,沙子要选河沙还是海沙,周围要种什么植被,污水排水管道该如何铺设?……面对这些难题,蓝克明和工程技术人员逐一研究解决,让项目的落地从不可能变成可能。2016年,沙滩项目正式动工,蓝克明带领村干部和施工人员没日没夜地泡在工地上,仅用不到3个月就提前完成项目建设。16年“五一”假期,绵延千米的“阳光沙滩”迎来第一批游客,仅3天时间,接待量就达3万多人次,门票收入超过17万元。长汀村以“无中生有”的创新精神,填补了丽水及周边区域人工沙滩的空白,一举走出从“衰落”到“复活”的成功逆袭。
面对鲜花和掌声,蓝克明没有迷失方向,反而更加清醒地意识到,长汀的建设和游客的期盼存在较大差距。作为人大代表,蓝克明又多次提出对沙滩景区进行改造提升的建议,以部门建议办理契机争取项目资金。近年来,长汀村先后建成游客中心、生态停车场、游船码头、旅游公厕、农耕文化微博馆、休闲驿站、网红咖啡屋、灯塔等接待设施,新增喊泉、海盗船、旋转木马、网红秋千、皮划艇等游乐项目,还举办起沙雕文化节、沙滩音乐节、沙滩美食节、沙滩排球赛等文体活动,不断丰富景区的旅游体验和文化内涵,让长汀始终保持勃勃生机。

现在,长汀的景色越来越美,发展越来越顺,村民也越来越富。从80%村民在外打工,到80%村民在家就业;从农民人均收入全镇靠后,到全县领先;从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几乎为零,到年均达100万元……长汀的故事听起来像是美丽的童话,但只有经历者才明白,是“不能让长汀一直穷下去”的初心,是“无中生有、点沙成金”的创新精神,是“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创业精神,支撑着他们坚守长汀,书写出一个“产业兴、村庄美、村民富”的“长汀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