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恒都(杭州)律师事务所会议室,一抹红色分外抢眼,墙面悬挂的锦旗上,“为我协会企业优化营商环境作出贡献”几个鲜亮的字映入眼帘。这是当事人对杭州市人大代表、北京恒都(杭州)律师事务所副主任舒军的诚挚赞誉,也是对他发挥专业所长为社会解忧济难高度认可的缩影。

“去认识社会、分析社会,并为社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是舒军从事律师职业以来不断激励自己的一句话。从事律师职业20年来,舒军丝毫不敢懈怠疏忽,工作中尽职尽责。他擅长企业合规、法律顾问非诉讼法律事务和民商事诉讼事务,办理了众多诉讼与非诉讼案件,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严谨敬业的工作精神得到当事人的充分认可。
风雨如歌,多年的律师生涯让舒军积累了丰富的法律实务经验,也让他在不断历练中成长。作为法律人,他孜孜不倦地学习新知识,积极撰写法律文章,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同时躬身为普通居民群众开展普法教育,身体力行践行社会责任。2022年3月,舒军当选杭州市人大代表,“我希望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履行好代表的相应职责,也要不限于专业,帮助群众解决更多急难愁盼的身边事”。
2022年,舒军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罗卫红的团队成员之一,参与调研、起草了《关于提请全国人大制定〈婴幼儿托育保障法〉用法治保障生育配套措施落实的议案》,并被带到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我们团队关注到,在如今计划生育政策改革的大背景下,社会对生育的畏难心理有增无减。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子女的养育负担问题,不仅是经济负担,还包括父母为养育子女需付出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并因此而丧失的职业发展机会,从而导致许多育龄夫妇对生育望而生畏。”在了解国家婴幼儿托育的相关政策和现状后,舒军等人大代表发现,从人的终身教育和照护来看,0—3岁婴幼儿托育存在法律保障的空白,急需以法律的手段保障生育相关配套措施的落实,推动生育配套措施落实见效。
因为具备深厚的法律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及多次参与立法建议的经验,舒军成为了该议案及法律文本草案的主要执笔人。“每一份议案、建议都像是自己的孩子,需要用心用情,倾注大量心血。”为了提好议案,舒军开展了大量的调研,翻阅了相关政策规定,“术业有专攻,原本我也很少接触到这方面的法律与政策,所以也是边学边做,把国家层面、地方层面,以及省内外与婴幼儿托育相关政策规定找出来,哪怕里面只有某一章节、某一段有关系,都要仔细研究。”
该议案中提到的婴幼儿托育的普惠性与可及性、托育机构的门槛设置、托育机构的设置与退出程序及托育工作人员的管理、对托育机构作必要的逐利限制、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等,都是国家、社会和家庭关切的焦点,该议案的提出也引起了国家立法机构的高度重视。
这些年,舒军围绕城市建设、民生保障、普法宣传、教育“双减”等领域共提交了多份代表议案建议。每一份建议,舒军都通过田间地头的实地走访调研,收集数十份参考资料,字斟句酌撰写。比如,在撰写《关于制定〈杭州市公共自行车管理条例〉用法治保障公共自行车更好服务民众的议案》过程中,舒军注意观察了解公交站旁、写字楼下、小区与校园周边、地铁站口附近等公共自行车的租借、归还、调配情况,并走访杭州公共自行车公司与相关部门,调研公共自行车的使用现状、运行与生存难点。

“既然当了人大代表,就要对得起这个身份,要付出相应的时间与精力。”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舒军还用大量时间同选民保持密切联系,走访调研、参与座谈……他认为,能帮助群众办好一件实事,哪怕是解决一个小问题,也有一种成就感。“每一个社会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持续的推进,作为人大代表,我将始终如一躬身服务,为良法善治建言献策,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舒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