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首 页    人大概览    重要发布    地方立法    监督广角    选举任免    决议决定    代表工作    市县人大    机关建设    理论研究    媒体关注    专题集锦
图片新闻 更多>>

陈金彪赴金华调研基层人大工作...

易炼红在全省各级人大常委会主...
省外动态 您当前位置:首页 > 省外动态
宿迁:让“小快灵”立法有规可循
发布时间:2023-08-21 16:20:00

“我们家长都希望快一点再快一点,尽可能减少电竞酒店对孩子的侵害,没想到一个月时间,市人大常委会就开展立法工作,这令我们很感动。”未成年学生小豪(化名)的母亲讲道。关于禁止电竞酒店向未成年人提供互联网上网服务的决定的迅速出台,是宿迁市人大常委会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着眼点,在《宿迁市人大常委会“小快灵”立法办法》指导下的实践缩影。

坚持用发展观念指导地方立法

近年来,宿迁市人大常委会紧抓“小快灵”立法实践,研究思考立法办法,制定出台《宿迁市人大常委会“小快灵”立法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小快灵”立法原则、立项、制定、实施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制,以制度创新促进和保障地方“小快灵”立法质量提升,切实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地方立法“全过程”。

“加强制度创新,关键要用现代意识和发展观念去指导立法实践。”宿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王益说,“要在遵循立法法的前提下,将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具体化,哪些行为是违法行为,违反什么法规,尽可能接地气,让老百姓一看便知,一说就明,能够依据法规自己判定是非、明确责任。”

《办法》共18条,第一条开宗明义规定了制定办法的目的,即增强立法的时效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第二条明确了“小快灵”立法应当坚持党的领导、人大主导,坚持问题导向、精准精细,坚持快速高效、形式灵活三个原则。

坚持“特色、精准、急需”的目标导向

“我们认真研究全国、江苏省人大以及其他地方人大关于‘小快灵’立法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全面总结宿迁‘小快灵’立法实践经验,坚持地方性法规特色、精准、急需的目标导向,多方面征集意见建议,拟定了《办法》大纲。”宿迁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王勇介绍。

“小切口”重在切准题。《办法》在立项上围绕两个方面进行规定。一方面聚焦切口小,规定“小快灵”立法项目应当符合调整事项单一、法律关系简明的要求,重点从贯彻中央重大决策和省委市委部署要求的紧迫事项、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事项进行选题。另一方面聚焦体量小,规定“小快灵”法规对上位法已经明确规定的内容,不作重复性规定,一般不作指引性、衔接性规定,不分章节,一般不超过三十条,每条不超过三款。

“快速度”好在时效上。围绕起草快,规定“小快灵”法规一般实行工作专班起草模式,协同高效起草法规草案。围绕审议快,规定“小快灵”法规草案一般经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一次审议即交付表决;对审议中意见较多、需要进一步研究论证的,在研究修改后提请下一次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围绕实施快,规定“小快灵”法规一般自公布之日起满三十日施行,情况紧急需要立即实施的,可以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灵动性”贵在真管用。《办法》从保证其灵活好用、具有操作性、可行性方面进行规制。在立项上,规定符合“小快灵”立法条件的项目,优先列入立法规划和立法计划。在内容上,规定“小快灵”法规内容应当明确、具体,具有针对性和可执行性。在方法上,提出“小快灵”立法应当与已制定的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制度相贯通。

坚持让立法更好体现人民意志

“这项立法‘切口’虽小,但牵涉未成年人保护这项重要工作,社会关注度、参与度高;只有9条的‘小身材’,却蕴含立法的‘大智慧’,面对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一一提出了细化和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宿迁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止电竞酒店向未成年人提供互联网上网服务的决定》已经在宿迁电竞酒店监管中发挥实效,这让市民刘恒赞不绝口。

此前,以“电竞+住宿”为卖点的电竞酒店受到年轻人的青睐,而其中不乏一些被网吧拒之门外的未成年人。一些经营者投其所好,以旅馆住宿之名接纳未成年人无限制上网,此举引发社会普遍担忧。

宿迁市人大常委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决定将禁止电竞酒店向未成年人提供互联网上网服务列入全市“小快灵”立法项目。立项不到一个月时间,草案顺利“出炉”,并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很快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再到正式施行,前后大约三个月时间。

坚持以立法制度保障人民权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接下来,宿迁市人大常委会将围绕2024年立法项目进行调研和意见征求,准备采取“小快灵”方式对“公益性墓地管理”、“校园食堂食品安全”等进行立法。

 








来源: 中国人大网 作者: 责任编辑:

[关闭窗口]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主办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承办
技术支持: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信息中心
浙ICP备05000002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0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