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近年来,长兴县人大常委会不断加强对法治政府建设的监督指导,持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务实创新。2022年以来,累计开展法治宣传教育258场次,实现全民法治宣传教育普及率90%以上,成功创建法治浙江(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和县域治理现代化示范县。
一是突出机制建设,强化理论武装。长兴县人大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按照《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等要求,科学制定“八五”普法规划,严格执行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制度,推动修订《长兴县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制度,深入打造“德风法雨润长兴”法治文化品牌。上届以来,累计落实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449人次,监督推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
二是突出守正创新,促进职能转变。今年以来,县人大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深化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打造“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利企服务”和“互联网+招投标服务”三大数据模块。配合政府在全市率先开展政务服务2.0向乡镇(街道、园区)延伸,分批下沉政务服务事项459项。针对招投标中的“评委常委”现象和“熟人效应”,进行深入专题调研,针对性地建议健全线上评标等手段,不断优化公共资源交易方式,累计完成采购、建设、国土、产权四大类交易项目1092项,成交额约150亿元。
三是突出依法监督,规范权力运行。扎实推进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的规范化和实体化,精简基层合法性审查流程,完善审查工作专家库,不断提升备案审查工作合力。加大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力度,规范执法全过程视频记录,参与推进23个条线749项“大综合一体化改革”综合行政执法事项划转工作。持续推进“互联网+监管”平台运用,不断深入对政府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项目决策等事项的监督检查。创新开展“入驻式”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梳理风险点349项,权力事项671项,执法常见问题403条。
四是突出诉源治理,提升社会稳定。根据“信访积案化解清零行动”工作部署,专项监督化解重复信访、推进源头治理等工作,督促政府建立初信初访事项办理“六项机制”。创新村居单元社会治理方式,探索总结吕山乡龙溪村“融一码”数字平台和泗安镇初康村“和治理事会”模式为代表的“四治融合”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深入推行“代表+调处”模式,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矛盾调解作用和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实现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从“最多跑一地”向“零次跑”转变,实现行政复议调撤率56.5%。2022年以来,我县实现初信初访办结率达100%,初访化解率和初信化解率均在95%以上,有效提升了县域社会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