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近年来,建德市人大常委会聚焦基层人大规范化建设,不断创新乡镇代表小组活动机制,充分发挥乡镇代表小组作用,增强了乡镇代表小组活动实效,有力地激发了乡镇人大代表的履职活力。
科学编组,选好配强履职“领头羊”
换届以来,市人大常委会按照就近就便和有利于活动组织的原则,开展乡镇代表小组编组,847名乡镇人大代表共编64个小组,每个小组一般编入10至15人,避免小组过大或者过小,不利于活动组织。推选代表意识强、组织能力好、履职时间有保障的代表担任小组组长。

同时,开展代表乡镇代表小组长的提级培训,市人大常委会不定期举办乡镇代表小组长履职能力提升培训,开展工作交流,提高了小组长组织活动的能力。截至目前,已开展培训乡镇代表小组长100余人次,学习涵盖了“十四五”规划纲要解读、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基层单元线上履职平台操作应用、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讲解等代表履职知识内容,既有理论学习,又有履职实务,受到基层代表的欢迎。
提档升级,优化代表履职“新阵地”
建德市人大常委会以基层单元建设为抓手,构建“16+35+N”代表履职“新阵地”,提档升级了16个乡镇人大代表联络中心站,选择交通方便、区域相对集中的村建立了35个片区代表联络站,在农家庭院或工作岗位新建了N个代表联络点,为代表常态化履职打好工作基础。

强化数字赋能,上线代表码和联络站码,实行“线上+线下”同步发力。代表小组全部就近编入相应的片区代表联络站,真正让代表小组履职有场所、活动有地方,营造了良好氛围,发挥联动辐射效能。
制度保障,小组有序履职“增活力”
在每年年初,各代表小组都按照要求制定《代表小组年度工作计划》,实现年度活动清单化,真正做到一份计划管全年。自本届换届以来,市人大常委会抢抓制度规范的窗口期,制定和完善了《代表小组学习培训办法》《代表小组评议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办法》《人大代表进网格工作办法》《人大代表联系选民办法》《人大代表履职量化考核办法》等一系列代表活动制度,促进了代表小组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各乡镇人大积极开展先进代表小组、先进个人和优秀建议的评选,并且在人代会上进行表彰,形成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的良好氛围。
注重效能,建议督办落实“下真功”
市人大高度重视代表小组活动后的意见建议办理工作,建立了“活动中收集—主席团交办—代表跟踪督办”的小组活动意见建议反馈机制。各乡镇人大及时汇总、梳理和分析,按照分层、分级办理的原则,由乡镇人大主席团进行研判和交办,对于部分涉及面广,具有代表性和操作性的建议意见通过专题议事等活动载体,深化调研研究,指导代表们形成闭会期间建议,提交市人大常委会予以交办。
为确保意见建议的办理质量和进度,乡镇人大建立了跟踪督查机制,一督到底,确保代表所提的建议件件有回音、有落实,让代表深切感受到建议“有人理”,激发了代表履职的热情。今年以来,乡镇代表小组在民生实事项目监督、助力三个“一号工程”等活动中提出的310多条建议都得到有效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