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污染防治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是最普惠的民生事业之一,也是生态环境保护和“品质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省市人大统一部署,今年3月以来,临平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杭州市环境噪声管理条例》执法检查,立足本地实际,通过“望闻问切”,监督推动区政府及相关部门依法依规加大噪声污染防治宣传力度,合力守护宁静家园。 一是全面检查“望”成效。检查组和人大代表通过开展执法检查,深入了解我区贯彻实施相关法律法规情况,相关部门为改善全域声环境质量所作各项工作以及取得成效。目前,临平已实现声环境功能区自动监测,2022年声环境功能区噪声达标率为83.3%,2021年至2022年环境噪声总体水平昼间达到较好、夜间一般,2022年道路交通噪声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二是调研座谈“闻”不足。针对本地实际,赴经济技术开发区、塘栖镇、崇贤街道等地,现场检查工业、建筑施工、交通噪声治理情况,同时召开座谈会听取市生态环境局临平分局、市公安局临平分局、区住建局、区交通局等7个相关部门汇报,并结合“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期调研,查找出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在压实法律责任、落实源头防控、强化执法监管、优化服务保障和提升全民意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共22个,并提出意见建议。 三是广泛发动“问”难点。组织全区8个镇街人大、各级人大代表60余人参加检查,实地检查住宅小区、工业企业、建筑工地等18个点位,召开10次座谈会,查找噪声污染防治热点难点问题20余个。针对噪声污染信访数量占生态环境类信访总量69.89%这一现状,对噪声污染执法和投诉信访案件进行抽样检查,实地走访信访案件所在的2个住宅小区,了解信访处置流程,召开信访化解工作协调会,推动问题解决。同时,提出要加强规划引领、完善协同机制、推动信息共享,避免同类信访问题反复发生。 四是精准把脉“切”建议。通过打出一系列监督“组合拳”,区人大常委会提出以“绿”为底完善制度机制、以“防”为主落实源头治理、以“法”为纲强化执法监管、以“诚”为先优化服务保障、以“民”为基推动社会共治五个方面共13条审议意见,督促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对噪声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的学习宣贯和把握理解,通力协作、主动作为,提高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有效性,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