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萧山区人大北干街道工委开展代表联络站“一站一品”特色创建活动,将代表联络站建设与民生小事、代表特长等相融合,在激发代表履职热情的同时,全面提升基层单元活力。 “芸”上直播,广纳民之所议
“这下终于可以和这些大件杂物说再见了。”看着干净整洁的楼道,王大爷乐呵呵地为“芸”主播点赞。 王大爷居住的小区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各家各户多少有些大件家具用久了,没地方处理,堆积在楼道里,又脏又乱还有安全隐患。人大代表在直播时,通过留言互动了解到这个问题,立即向街道职能部门反映情况,对接资源回收企业上门处理,同时对辖区内的小区开展全面清查,及时处理同类情况。 “通过直播,代表能和选民在线聊民生实事、聊社区治理,选民通过直播弹幕可以实时留言互动,沟通方式从‘面对面’拓展到了‘屏对屏’,不仅摆脱了场地限制,更辐射到了更多群众。”区人大代表、工人路社区书记顾芸介绍。 不仅如此,北干街道人大代表联络中心站还将直播录像搬上了“云”,选民随时随地可以观看录播,并在后台留言,代表们定期整理相关意见建议,为后续联络站开展活动提供指引。联络中心站也制定了“四四三”建议办理机制,根据选民群众“最急、最盼、最忧、最怨”四最问题,列出“问题清单、计划清单、责任清单、监督清单”四张清单,紧抓“盯、关、跟”三字方针,以最快速度、最高质量推动解决民之所议、民生所需。 源动加德,关爱“一老一小” 
“各位爷爷奶奶,我们只要在这栏输入要去的地址,然后点这个按钮,手机就会显示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过去,还会有详细的路线,要是想打车……”在北干街道第二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人员细心地向老人介绍如何使用智能手机。 “平时接触到这些老人家,挺不服老的,都想学一些新鲜事物,努力适应社会变化,小朋友也有好奇心,愿意去尝试体验。”区人大代表、加德社区书记柴琳说。 “一老一小”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群体,让这两个群体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是基层治理的必答题。北干街道第二人大代表联络站依托“共‘FU’加油站”品牌,探索“1+2+N”发展路径,即坚持一条主线、搭建“一老一小”两座桥梁、开展N种主题培训,充分发挥代表的特长,同时也邀请一些第三方培训机构,聚焦老年人、小朋友的实际需求,准备不同主题,定期组织有关培训,切实为“一老一小”办实事。 “广益星期三”,重燃城市“烟火” 
“童代表,我们家坏了不少雨伞,丢了怪可惜,修一修就好用的,可是找不到地方修呀?”在一次选民接待中,区人大代表、广德社区书记童春燕听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老底子街头巷尾总是充斥着“磨剪子嘞,戗菜刀”这样的吆喝声,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技艺逐渐淡去,可生活的印记却牢牢刻在一辈人的记忆中。为了让“小修小补”回归,童春燕专门召集了社区工作人员、街道居民议事会成员与选民一起商量。 固定时间、利用室外、流动摆摊,大家讨论出来的结果让童春燕眼前一亮。没几天,北干街道第三人大代表联络站与广德社区一起联系好师傅,并将每月第二周的星期三确定为“广益星期三”便民服务日。在这天,代表成立的合唱团活跃着现场气氛,代表义诊队提供义诊、健康咨询,磨刀、理发、裁缝档……各类摊位在社区一字排开,更有消防、反诈等各类宣传点,前来参加的居民络绎不绝。 回归的“烟火气”,仿佛调慢了大家的时间,车水马龙间,每位居民似乎都找到了自己的“小确幸”,人大代表与居民间的距离也被拉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