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首 页    人大概览    重要发布    地方立法    监督广角    选举任免    决议决定    代表工作    市县人大    机关建设    理论研究    媒体关注    专题集锦
图片新闻 更多>>

陈金彪赴金华调研基层人大工作...

易炼红在全省各级人大常委会主...
金华市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市县人大 > 金华市
永康:迭代升级联络站 民呼我应“零距离”
发布时间:2023-08-25 17:25:15

  “农村污水管网建设工程款遗留问题还涉及2个镇,建议加大力度结算扫尾。”

  “全市补建502个消火栓的任务进展缓慢,建议对责任部门进行排名通报,督促按时完成。”

  “健身休闲绿道缺乏管理,有的路段损毁较为严重,建议加强管理。”

  ……

  今年8月中旬,永康市江边公园的人大代表联络总站内,永康市委书记、市长、政府部门负责人局长纷纷走进代表联络站,与人大代表、市民群众“面对面”,问需于民精准把脉群众“急难愁盼”,问计于民广聚吸纳群众“锦囊良方”,问效于民回应对齐群众“民心标尺”。

  广议民生事,共谋民生利。延伸到基层的代表联络站里,为民解忧的暖心故事,每天都在发生。

永康代表联络站2.png

  办好民生实事的“直通车”

  人大代表联络站是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是汇集社情民意、回应社会关切的重要渠道,是强化代表意识、提升履职能力的重要载体。

  永康市人大常委会紧抓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建设机遇,全面迭代升级全市各个代表联络站,形成“1个人大代表联络总站+16个镇(街道)联络站+驻法院、检察院2个特色站”代表联络站整体布局,充分发挥“联、商、督、促、智”功能,听人民心声、替人民进言、为人民尽责,面对面沟通,为人民排忧解难。

  永康市人大代表联络总站建在永康江边公园,人流较为密集,群众反映问题十分方便。总站内设有人大历史展厅、会议室、人大代表工作室、图书阅览室、茶室等。此外,永康市人大常委会聚焦各人大代表联络站特色内容,打造“一站一特色”“一站一品牌”。如芝英镇人大代表联络站专注千年古城建设发展,江南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助力城市更新发展等。

  据统计,2020年7月至今,各代表联络站定期邀请市级领导和局长进站240人次,代表参与联络站活动1290人次,帮群众办实事、办好事1490件。

  化解矛盾纠纷的“暖心室”

  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深受人民群众信赖,在协助矛盾纠纷化解中具有天然优势。永康市人大代表联络总站顺势而为,专门设置了一间代表工作室,安排人大代表轮流值班,遇到重大疑难问题时,代表们“随叫随到”,迅速组成“攻坚克难团队”,为基层治理增添温度和能量。

  8月9日,依托人大代表联络总站代表工作室,人大代表吕月眉、羊丽芬、程志芳、应天行、周方永齐心协力,推动一起提供劳务受害纠纷案件成功化解。申请执行人是贵州务工人员,在工地建筑施工中受伤。被执行人是工程队老板,因脑干出血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2022年其子出面愿承担本案的执行款项,但达成协议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其子也因脑出血经抢救无效死亡。后法院联系被执行人的妻子,其在家庭遭遇诸多不幸时,仍态度积极希望与申请人达成和解。人大代表们积极协助法院做双方思想工作,并对接联系慈善总会给予救助,双方真诚沟通、达成和解。

  2020年7月至今,各代表联络站协助化解涉法涉诉矛盾纠纷268起、信访案件45起,发放救助金145万元,撬动了标的2.73亿元的案件顺利执行。

  反映民情民意的“晴雨表”

  民情民意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永康市人大常委会始终牢记“民生无小事”,始终让民情民意畅通表达,始终做到民呼我应、民盼我为,促进各站“热”起来、代表“动”起来、工作“实”起来。

  在各代表联络站门口,“代表码”拉近了代表与群众的距离。有的群众在“码”上向代表反映,城市拆迁过程中要减少渣土灰尘。市人大常委会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工委把市民诉求作为监督动力,着手开展“护航杭州亚运会,美化环境天更蓝”监督活动。正是因为建在江边公园,群众的心声能在第一时间表达,群众的建议能在第一时间传递。

  下一步,永康市人大常委会将进一步强化阵地建设,推动联络站“建管用”提质增效,聚焦人大代表联络站“代表常在、群众常来、实事常办”工作要求,强化制度建设;聚焦“联进民心、商出民智、督顺民意、促合民力、智汇民情”核心功能,优化功能布局;聚焦实现社情民意“全天候”收集、“全流程”处理目标,深化数字赋能。进一步服务中心大局,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永康实践,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这一平台,更好发挥社情民意“直通车”、中心工作“助推器”、基层治理“主平台”作用,不断增强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利用率和实效性。








来源: 永康市人大 作者:赵开浪 责任编辑:

[关闭窗口]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主办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承办
技术支持: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信息中心
浙ICP备05000002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0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