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首 页    人大概览    重要发布    地方立法    监督广角    选举任免    决议决定    代表工作    市县人大    机关建设    理论研究    媒体关注    专题集锦
图片新闻 更多>>

易炼红:以立法先行引领保障“...

陈金彪赴衢州调研基层人大工作...
金华市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市县人大 > 金华市
兰溪市马涧镇人大:谱好“三部曲” 助力“千万工程”
发布时间:2023-09-20 14:55:25

  近年来,兰溪市马涧镇人大紧紧围绕打造共同富裕示范样板镇目标,精准聚焦“千万工程”深化落实的问题短板,坚决打好人大监督组合拳,有效发挥代表主体作用,扎实开展人大助力“千万工程”系列主题活动,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履职尽责,共谱和美乡村“协奏曲”

  上下齐力,找准工作定位。始终与党委任务要求的同向发力,与代表工作的同心协力,切实谋划好、实施好镇人大助力“千万工程”系列载体行动,积极探索基层人大助力美丽乡村、共同富裕、基层治理等工作的新路径。同时,认真做好镇人大助力“千万工程”四张清单管理,针对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提出闭会期间建设,与两会建议实现同步闭环管理。

人大主席在代表之家调解矛盾纠纷.jpg

  监督发力,充分履职尽责。围绕北部经济振兴,从做大经济总量、做好集镇建设、做美生态环境、做强杨梅特色主导产业等方面,对如何在北部振兴发展中贡献力量出谋划策,为镇党委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以马涧镇风情园、横木村的10名市人大代表为主,成立乡村振兴监督小组,监督美丽乡村、乡村振兴项目开展情况,助力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困难,为乡村美丽蝶变发挥监督助力作用。市乡联动,开展农业“双强”和水库除险加固工作视察,开展“地标共富”试点工作情况调研,积极助力“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

  代表助力,实现多位一体。积极组织辖区各级人大代表开展活动,遍访辖区活动广场、主要河道及主干道路,充分发挥代表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影响力,面对面宣传人居环境整治的政策措施,当好人居环境整治的“护理员”“宣传员”“监督员”,助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序开展。引导人大代表在培育乡风文明中树立榜样,倡导文明祭扫、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破旧立新的文明现代新风,做社会新风的引领者,促使移风易俗工作长效推进,助力美丽乡村“内外兼修”。

  示范引领,合唱强村富民“进行曲”

  杨梅产业是马涧镇强村富民的“民生果”“共富果”。近年来,马涧镇人大充分发挥省、市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和自身专业特长,积极搭建杨梅树认领、助农直播、组建共富联盟等平台载体,通过典型示范引领,带动周边广大梅农走上产业共富之路。

  杨梅认养打造“城市梅农”新品牌。针对杨梅树流转集中难、失管数量大的实际,镇人大主席团组织策划“以你之名·城市梅农”主题活动,人大代表带头开展杨梅树认养,并发出倡议书,倡导广大市民积极参与认养活动,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国际杨梅研究中心.jpg

  代表变身“主播”打造履职新阵地。创新代表履职模式,以“直播+农业(水果)”的形式助力产业兴旺。今年共举办代表直播5期,直播间成为了人大代表履职的新平台,进一步提升农副产品的价值,有效带动农民增收。

  成立专业代表小组组建“共富联盟”。根据每个代表的特长,成立若干专业代表小组,组建产业“共富联盟”,有力推动“强村富民”工程实施。如以杨梅种植大户倪晓军、陶奉源为核心,联合区域内人大代表成立杨梅专业服务队,定期研讨杨梅种植管理技术,上门提供疏果、大棚栽培等技术服务,商讨拓宽销售渠道。

  数智赋能,同奏基层治理“交响曲”

  马涧镇人大紧密结合数字化改革和基层单元建设工作,在高效承接贯通省市人大数字化应用场景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人大工作与基层治理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新载体,为深化“千万工程”持续赋能。

  代表授课“云”里讲。在代表联络站开设“代表讲堂”,同步兰溪市人大代表联络总站“五个日”活动要求,将周四列为“代表宣讲日”。目前,已组织相关“代表讲堂”活动6期。

  群众意见“码”上提。围绕“千万工程”推进中的重难点,结合民生实事办理,线下开设“为民办实事”专场。线上通过“代表码”“联络站码”进联络站、进村、进重要活动场所,实现“群众码上提,代表马上办”。

社会治理.png

  社会矛盾“室”内解。马涧镇人大联合马涧人民法庭在人大代表联络站建立了“人大代表诉调对接工作室”,邀请有经验、有能力、有威望的省市县乡四级代表组成工作室成员,具体承担诉前调解、信访化解、监督司法等工作,通过外在动力,助力矛盾化解。成立以来,共成功调解结案70件,充分发挥人大职能,履行人大职责,助力基层治理。








来源: 兰溪市人大、马涧镇人大 作者:沈津铭 包俞良 责任编辑:

[关闭窗口]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主办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承办
技术支持: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信息中心
浙ICP备05000002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0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