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首 页    人大概览    重要发布    地方立法    监督广角    选举任免    决议决定    代表工作    市县人大    机关建设    理论研究    媒体关注    专题集锦
图片新闻 更多>>

易炼红:以立法先行引领保障“...

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首次开展专...
嘉兴市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市县人大 > 嘉兴市
海盐县澉浦镇人大:解锁千年古镇的复兴“密码”
发布时间:2023-11-01 14:49:55

  原本电线横飞、集镇破旧,环境脏乱的澉浦老集镇,借文旅融合发展契机,经修缮改造后脱胎换骨,再度回归人们的视野。如今,古镇风貌重现、文化韵味浓郁,处处可以感受到这个“浙江省第一批千年古镇”快速发展的蓬勃生机。近年来,澉浦镇人大聚焦乡村振兴,做好文旅融合大文章,探寻美丽经济实现路径,解锁千年古镇的复兴“密码”。

老街_副本.jpg

  密码一:以不变“人和”应万变困局

  2018年,澉浦集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面启动。虽然澉浦镇有着1300余年建镇史,但丰厚的历史背后,也交错着很多根深蒂固的“顽疾”——城镇布局不合理、环境质量差、交通情况复杂、基础设施薄弱、建筑破损严重……“澉浦集镇整治的情况复杂,又要对古镇建筑进行全方位修缮,又要尽可能减少对居民的影响,还要能凸显古镇地域特色,这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老澉浦人、镇代表全小祥表示。

  新与旧的碰撞,传统和超前的比拼,如何实现融合共生?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村民。“如果村民参与度不大,冷眼旁观的人多,改造不能符合他们的期待和要求,矛盾和问题就会随之而来。”澉浦镇人大主席吴建军说道。为此,澉浦镇人大积极动员代表,以“不完成任务不收兵”的态度上门宣传整治工作、走访听取群众意见。代表们走遍古镇街头巷尾,将所见所听记录下来,并自发组织座谈会,邀请村民参加,鼓励他们对古镇整治和古镇复兴提出自己的想法意见。“能亲自参与家乡建设,大家都觉得很自豪,人人都想出份力,甚至主动当起了监督员,改造中谁家不同意,我们就去做工作!”澉浦村民朱凯杰说道。

  一年里,代表们不仅关注“高大上”的发展路径,更听到了许多“热乎乎”的民生期盼,他们将问题梳理、归纳、总结,先后反馈问题建议80余条,累计参与代表超200余人次。不仅如此,从镇第十七届到第十八届人大,每年在镇人代会上都有近1/4的议案、意见建议与古镇风貌保护、建设和管理有关,《关于加快推进澉浦集镇大街角改造,提升古镇品质的建议》《关于加强澉浦古镇后期维护的建议》……一件件履职建议纷至沓来,为古镇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能。

  如今,古镇风貌已完成系统提升,全镇29处文保点和古镇范围内的街道、古树、故居、特色建筑获得了全面修缮保护,东西大街沿线面貌脱胎换骨,粉墙黛瓦、古色古香的古镇风貌开始显现,赢得了群众的一致认可。

代表调研.jpg

  密码二:让文化古迹成为复兴的主角

  作为滨海小镇,澉浦镇曾是海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发展出了独特的海港文化与商贸文化,在宋时曾设“市舶场”,是当时对外开放的主要门户,在元代,澉浦港更是一跃成为四大港口之一,逐渐发展为经济和海防同时繁华的浙北重镇。“澉浦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至今保留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要着力把独具特色的古港文化、古镇文化等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尽可能提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实现文化复兴,续写古镇故事,一直是代表们关注并探讨的课题。

  文化复兴首先要复兴地标性建筑。“澉浦西城门始建于明朝初期,在战争年代,古城墙为守护杭嘉湖地区安全作出重要贡献。后在历史变迁中损坏殆尽,古城墙见证着澉浦悠久的历史,是古镇文化的根与魂,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必须不计代价把它修复好!重现古镇文化魅力!”人大代表赵荣华把目标投向了已经破败不堪的古城墙。早在1990年,刚回乡创业不久的赵荣华就参与了对澉浦西城门的抢救性修复,保住了澉浦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之后,他和其他代表一起,走遍了古镇每个角落,走访了众多镇上的老人,对澉浦现有的历史建筑、文化遗迹作了认真排摸梳理。“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群众对于古镇有着深厚的感情的,对古建筑的修复是大家一致期望的。”代表们信心满满。

  随后,《关于要求修复澉浦古城墙的议案》《关于要求全面完成“肃武公园”建设的议案》《关于要求县委县政府出台政策加快澉浦古镇建设的议案》……一条条关于澉浦古迹修复、建设的意见建议在人代会上提出,同时代表们还自发组织古镇修整议事交流会,和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起实地考察、出谋划策。在人大的推动下,肃武门公园整治工程于2018年6月正式启动并于2020年完工,依据《海盐县图经》记载的规格,澉浦古城墙得到修复,毕宏述故居、红洋房等历史建筑得到了修缮,极大地重现了古镇风采。

  密码三:美美与共才能共赢振兴

  “要不是古镇整治和城墙保护修复带来了客人,我的店估计早关门了。”在老集镇上经营着一家小吃店的周李华十分感念澉浦古镇发展带来的“红利”。彼时,老集镇上没有几个游客,北大街的店铺经常门可罗雀。如今,乘着着古镇复兴的东风,老集镇旧貌换新颜,人气飙升,新客流大量涌入,当地老百姓的生意也跟着红火了起来。

  “通过改造,古镇实现涅槃重生。接下去,重点是要让古镇适应群众现代生活,最大限度发挥、利用好古镇优势和资源,促进强村富民增收,展现新活力!”对于对古镇有着深厚情怀的代表们来说,保护与修复远不是尽头,辐射带动,让当地百姓们生活富足,才是他们一直期盼看到的景象。

  为此,代表化身“监督员”“体验官”,为古镇开发“出点子”“找不足”。“我认为,古镇里可看可游的点位很多,应该要把它们生动地串联起来,做大做强做特古镇旅游,带动我们村民增收。”“我认为目前古镇生活、旅游发展不起来的最大原因是交通,应该尽快开通集镇公交来破解这一短板!”在澉浦集镇人大代表联络室,围绕古镇开发等主题的选民接待活动、民情座谈会、专题调研会每月都在上演。

  在代表的出谋划策下,很快一个思路被摆上了台面。“我们就是要谋划打造一条乡村振兴带,不只是围着一个古城墙,一个小集镇,而是以古镇为轴线,扩散到整个澉浦镇域,串珠成链、抱团发展。”澉浦镇人大主席吴建军说道。

  从一个古镇到一个振兴带,2022年,澉浦镇启动“金凤古禅·硒望线”建设,在它的串联下,金王湖、棉布帮毕宏述故居、北城门等一个个景点都火了起来。这背后,既有一村一品的特色,也有强强联合的协同,还有优势互补的融合。在各景点的建设过程中,澉浦镇各级代表全程跟踪参与、每月定期监督、定期听取进度、自发组团推进,推动了以“古风古韵”为核心竞争力的美丽乡村精品线成功出圈走红。








来源: 海盐县人大、澉浦镇人大 作者:崔敏璐 责任编辑:

[关闭窗口]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主办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承办
技术支持: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信息中心
浙ICP备05000002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0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