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近年来,嘉兴市人大常委会不断创新监督工作方法,建立审议意见、视察意见、执法检查问题和调研问题清单制度,通过列出清单对账销号的方式,做细做实人大监督“后半篇文章”,推动人大“监督效能”转化为“发展动能”。 一是审议意见清单促问题“清仓见底”。为切实解决对“一府一委两院”专项工作报告审议不深、不精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创新审议意见清单制度,在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和主任会议会召开前一周,将会议材料和重点问题清单通过“数字会议”发至参会人员手中,确保其了解工作情况,提升审议发言针对性、实操性。结合会上审议意见和专项工作报告情况,对重点问题清单进行梳理完善,以“存在问题+整改意见”的形式整理归类形成审议意见清单,向相关单位交办。对审议意见清单完成情况,相关部门提交整改报告,回复清单所列问题的解决情况,“按周”书面向对口负责专委报送整改销号情况,市人大常委会持续跟踪掌握审议意见清单整改进度,直至所有问题全部销号。 二是视察意见清单使建议“落地生根”。为促使视察更具实效性,市人大常委会创新视察意见清单制度,视察前定方案,采用“固定地点+机动地点”“听取汇报+随机走访”等方式进行。视察中统一发放视察意见清单表,视察人员深入现场、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自己看、自己找、自己提”,全方位多角度了解情况。视察后实行“清单制交办+跟踪问效”机制,结合座谈会视察人员提出的意见,梳理形成视察意见,向相关单位交办。采用定期听取落实情况汇报、明察暗访的形式,严格督办,督促整改,形成监督闭环。比如,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快速路网项目视察,汇总梳理形成《关于嘉兴市域快速路网建设的视察意见》,意见包括5方面内容、15项重点要求,对准“病灶”,开出“药方”,市人大常委会采取听取视察意见落实情况汇报方式进行“回头看”,确保视察意见及清单问题全部“落地生根”,有效助推重大项目建设。 三是执法检查问题清单让监督长出“牙齿”。围绕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市人大常委会每年选定3至4部法律法规开展执法检查,成立市人常委会领导为组长,各委(室)、人大代表、专家组成员、群众代表为组员的执法检查组,综合运用听取汇报、查看资料、实地走访、网络征集意见等方式查找、收集法律法规落实方面存在的问题。检查组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体梳理汇总,形成“执法检查报告+问题清单”。明确责任单位、整改时限,以菜单式、表格化方式向相关政府部门反馈。在跟踪督办上持续用力,通过随机抽查方式,对前期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持续跟踪,确保整改一个销号一个;同时对普遍性、复杂性问题解决情况于次年开展专项评议,实现“检查—报告—整改—评议”的闭环监督,切实增强执法检查工作的刚性和实效。今年以来,开展4次执法检查共交办问题28个,经过市人大常委会跟踪督办,其中22个问题已得到解决,有效助推法律法规落到实处。 四是调研问题清单助履职“触角”延伸。聚焦全市中心工作精准选题,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提交聚焦“一老一小”构建全龄友好型社会、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等调研课题10个。分别成立调研小组,由主任会议成员牵头,组织专委会委员、人大代表等共同参与开展课题研究。完善“集中调研+专项调研”工作机制,调研人员每月走进企业、村社、田间地头广泛开展调研活动,聚焦课题重点,听取代表意见建议,形成调研问题清单93个,为形成调研课题,促进调研成果转化提供基础。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市人大常委会以委室为主导、县(市、区)联动、人大代表参与,深入全市73个基层单元,广泛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听取代表群众意见建议。健全“每周小结、每月总结”调研问题清单销号机制和日常监督检查机制,形成调研问题清单250余个,坚持“一问一策”,解决道路交通、老年活动场所、电动汽车充电桩等实际问题150余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