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地图”和议事“二维码” 今年9月,走进鄞州区东吴镇文化广场的村民,在广场入口看到了一张显眼的“生态地图”和一个议事“二维码”。图上,东吴镇近年来的生态环境监督点位串连成线、清晰可见。扫一扫二维码,这几年的监督成效、代表履职小故事映入眼帘。“老百姓发现环境问题,看到哪里有污染,可以扫这个码发上去。镇里、村里都有这个码,蛮方便的。”画龙村村民小谢指着二维码说。这些直观的成效展示、“接地气”的公众监督,来自于东吴镇人大打造的“525”工作体系。近年来,在市区两级人大的指导下,东吴镇人大在挂牌成立全市首批基层生态环境议事点的基础上,深入开展生态环境领域民主实践,民意覆盖面、民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打造“生态环境观察线” 天逸湾位于三溪浦水库上游。这里曾是矿山厂房,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严重。在东吴镇人大多次建议推动下,矿山启动复绿变美计划。整改期间,镇人大主席团每月开展“一线”调研,了解整改进度,还组织鄞州区生态环境分局等部门负责人赴整改现场和人大代表、村民群众“面对面”接待问答,协商解决矿山修复、“低小散”企业腾挪、建筑垃圾清运等难点问题。现在,曾经山石裸露、垃圾堆积、污水渗漏的“犄角疙瘩”变成了山青水绿的生态公园。 天逸湾的美丽转型是东吴镇人大持续监督推动生态的缩影。今年,东吴镇人大还因地制宜,将三溪浦水库(水源保护观察点)、日月重工(固废整治观察点)、三塘村(垃圾分类观察点)等生态整治案例纳入生态环境观察线,串联“一线、一点、一廊、一园、一基地”5个阵地,形成集案例推广、生态观察等功能一体的服务体系。东吴镇人大主席表示,“我们把这几年镇人大生态环境监督的成效点位和今年重点监督的环境整治点位串在一起,打造‘生态环境观察线’。一方面,晒出现在有哪些重点环境整治点位,人民群众可以广泛参与到监督工作中来,民意更广、效果更好;另一方面,把往年的监督成效亮出来,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人大工作也更加了解了。” 
搭建“生态环境议事厅” “选聘的议事员、观察员们积极性都很高,这次对工业固废的专项整治就是他们监督推动的。”今年,东吴镇生态环境议事员陈惠峰走访调研时,发现平塘工业园区内工业固废混倒问题经常反弹,就把问题报给了镇人大。得知情况后,镇人大立即组织代表开展现场调研,邀请部门负责人和环保专家进站议事协商,并将议事结果清单化转交镇政府和环保所。在东吴镇人大的推动下,环保所、园区强化了对问题企业和清运公司的监管检查,园区工业企业固废分类率大幅提升。 据悉,东吴镇人大先后选聘了11位生态环保领域的专家代表成为生态环境议事员,并选取了34位热心生态的群众加入到生态环境观察员队伍,2支队伍共同参与生态环境监督工作。今年年初,在代表建议下,东吴镇人大和鄞州区生态环境分局还联合开展“部门进站”活动,通过“小小观察员”生态体验、“生态环境议事厅”破题解难、“专家议事”论坛宣讲等,不断畅通生态环境监督的“最后一公里”。 
为了更加规范高效地开展监督工作,东吴镇人大还出台了生态环境报告制度实施细则、生态环境议事点议事规则、生态环境报告制度规范化操作流程等5个制度规则,对生态环境监督工作进行制度重构、报告规范和流程再造。 “我们以东吴镇为试点,建立‘525’工作体系,探索基层人大生态环境民主监督的新路径。通过规范化的体系建设,让人民群众广泛参与进来,生态底色更亮、幸福成色更足。”鄞州区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工委负责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