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开化县地处钱塘江源头,是中国龙顶名茶之乡、中国生态茶之乡、中华文化名茶之乡。开化因茶而名、因茶而美,茶叶也是36万开化人民的文化之源、共富之基。近年来,开化县人大以弘扬茶文化、振兴茶产业、提升茶科技、打造茶空间为目标,推出履职“组合拳”,充分发挥基层单元作用,以县乡人大的用心实践、各级代表的倾心履职,助力“好地方”点燃茶产业发展新引擎,打开共同富裕新通道,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开启乡村振兴新篇章。 以茶为媒,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 开化县人大把茶文化、茶元素融入到基层单元建设中,打造“代表茶座”,泡好“亲民好茶”,拉近与百姓的距离、增进与群众的情感,更好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 打造了茶空间。以《衢州市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条例》为基准,结合“五化五提升”行动,以实用、管用、好用为原则,坚持标准化与规范化并行、简约化与特色化并重,在21个代表联络站、点中设立“代表茶座”,有机整合人大标识、龙顶茶元素、乡镇特色文化,从功能、形态、色调等方面进行合理布局,打造亲民惠民的“茶空间”,不断丰富拓展“1+15+N”的阵地体系。 实现了零距离。精心策划、用心组织、倾心保障代表依法履职,出台代表议事制度,有计划、常态化地安排代表进驻基层单元,与群众同围一张桌、共饮一壶茶,深入掌握群众身边的“头等大事”“关键小事”,加强意见建议的收集、交办、处理、反馈、监督、评价闭环链条,努力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截至目前,已通过“代表茶座”收集问题504个,解决率达86%。县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纷纷走进“代表茶座”,面对面、零距离地访民情、听民意,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拓展了新领域。在社区、园区、景区等人口密集、矛盾突出的区域设置“代表茶座”,拓宽代表联系服务对象范围,让代表更好地了解掌握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急难愁盼”,将个性问题及时提交“一网三联”1+3+X履职应用交办处理,将共性问题梳理形成议案建议、谋划成为民生实事候选项目、研判纳入年度监督计划,让“小阵地”更好服务民生。 以茶兴业,拓宽共同富裕“新渠道” 坚持寓支持于监督之中,结合助力三个“一号工程”行动,多措并举推动茶产业发展迈入标准化、数字化、品牌化跑道。开化龙顶品牌价值达31.71亿元,茶产业年产值超24亿元,带动5万从业人员增收致富。 久久为功强推动。坚持不懈关注茶产业发展,听取和审议“开化龙顶”茶产业发展等情况报告,提出4大方面12条意见,制定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对照清单,以钉钉子精神加强督查指导,促进全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成功召开,推动《茶产业“三改三提”五年行动计划》《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相继出台,为产业发展凝聚共识、强化保障。在人大的持续监督下,浙江龙顶茶叶有限公司应运而生,439家茶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茁壮成长,11家省市农业龙头企业接踵获批。深度聚焦茶旅融合,开展全域旅游发展情况专题询问,推动政府积极培育“茶旅+民宿”“茶旅+研学”“茶旅+康养”等新业态,年均吸引游客超5万人。今年,又紧扣茶产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焦点问题,对茶产业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询问,组成6个监督工作小组,深查问题、深研对策、深度跟踪,以刚性监督手段推动“三茶统筹、红绿并进”。 念念不忘重督导。常委会领导充分发挥熟悉县情、资源丰富的优势,持之以恒加强对茶产业发展情况的督导指导。每年适时开展茶叶生产销售情况调研,关注产量、成本、价格、用工等情况,梳理龙顶振兴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及时交政府及相关部门处理。加强对茶产业发展规律的研究,结合县情实际,创新提出龙顶茶产业发展“三图三单”,即空间布局图、招商引资图、推进路径图和扶持政策清单、龙头企业清单、重大项目清单,明确目标方向、发展思路、产品定位、组织方式,供县委、县政府决策参考。 孜孜不倦勤助力。充分发挥代表的监督助推作用,相关重点乡镇人大每年组织代表实地调研茶叶生产、销售工作,为茶农、茶企、茶商建言献策、扩大销路、排忧解难。每年组织各级代表围绕茶产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共向市、县、乡三级人代会提出相关议案建议83件,强化对接、跟踪、督办,推动茶园管理、土地指标、科技赋能、营商环境等问题有效解决。积极鼓励茶产业相关代表用好政策、引进科技、做强企业、打响品牌。今年,41位茶产业相关代表创收8840万元,带动1200余名茶农增收,让“小叶子”更好带动共富。 以茶传礼,共建文明和谐“好地方” 把茶文化的“清”“敬”“和”“美”的核心价值理念融入到基层治理实践中,充分发挥代表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以茶传礼、以茶养德、以茶润心,更好地把人大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广泛宣传政策。充分发挥“代表茶座”阵地作用,组织“一府一委两院”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乡镇干部和人大代表、人民群众走进基层单元喝茶议事,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要会议神,以鲜活的案例、生动的讲解开展政策解读、普法宣传,让党的创新理论、国家法律法规飞入寻常百姓家。 推动矛盾化解。推动共享法庭、检察服务E站全覆盖进驻基层单元,实现法检“两院”相关职能与“代表茶座”功能有机融合。因地制宜设置“牢骚墙”,群众可以随时在墙上反映问题、提出意见。充分发挥代表作用,邀请矛盾双方和部门、乡镇和村社干部,喝喝茶、聊聊天、谈谈心,在和睦温馨的氛围中达成一致意见,形成解决办法。如在近期开展的城市有机更新征迁工作中,85名代表以“代表茶座”为阵地,争当签约示范员、政策宣传员、矛盾疏导员,听诉求、问政策、解难题。 传播城市文明。把基层单元建设与南孔书屋、包山书院、梅花诗谷等传统文化的宣传推广结合起来,不断增强“代表茶座”的品牌力、吸引力,做到门常开、人常来。积极向围坐喝茶、畅谈的群众推广“衢州有礼•根源开化”城市品牌,宣传“崇贤有礼、开放自信、创新争先”的新时代衢州人文精神,传承文明、传播礼仪,在潜移默化中凝练起开化“好地方”的人文底蕴和城市气质,把文明的种子深深“种”进群众心里,使“有礼”融入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推动群众助力文明创建、引领文明生活,让“小平台”更好传播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