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近年来,常山县人大坚持把调查研究作为履职行权的“第一程序”,用好用活这个永不过时的“传家宝”,深入推进“八个有”干部队伍建设,切实提升人大工作质效,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常山实践。 一是精准选题为先,让调研方向紧扣“时代脉搏”。紧扣县委工作重点选题。围绕县委构建“145”营商环境工作体系,采取“1+N”的调研组合,即常委会主任牵头“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中心课题,4位常委会副主任分别围绕惠企政策兑现力度、司法服务保障民营企业、一般入园工业企业投资项目“拿地即开工”、打造温暖“企业之家”四大方面牵头调研一个子课题。紧扣政府工作难点选题。聚焦年初县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确定的重点工作开展调研,围绕加快“浙西第一门户”建设,深入调研新时代美丽常山建设、“两柚一茶”产业发展、国资国企改革等工作,形成了县人大常委会年度重点工作“五张清单”。紧扣群众反映热点选题。瞄准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抓住教育、卫生、基层治理、共同富裕等民生热点问题开展调研。创新“码”上联系模式,县人大代表联络中心站和14个联络站及各选区实现“代表码”“联络站码”全覆盖上墙,通过进站面谈、“码”上征集,发现民生领域的群众关切。 二是深入调研为基,让调研活动充满“泥土气息”。调研作风求“实”。每次调研前都精心制定方案,有针对性地组织相关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如聚焦调研课题,常委会会前组织开展《浙江省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条例》《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等专题辅导。同时,自觉运用“浦江经验”,在“身入”基层中践行宗旨、锤炼作风,在“钻入”矛盾中找准症结、找到办法,在“心入”难题中温暖民心、赢得民心。调研范围求“广”。以“一切为了U”代表联络站品牌为总领,统筹构建一体联动的“1+14+36”代表联络站体系架构,将调研延伸到田间地头、基层一线、社区企业等,将联络站(点)打造成为代表履职的“实践站”、民智转化的“议事站”、为民办事的“连心站”,在调研过程中将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发挥到最大。调研内容求“深”。依托代表联络站(点),打造“U见代表”活动品牌,以“书记县长走进基层单元”系列活动为抓手,精心组织“代表助力三个‘一号工程’”“代表齐上阵、全力助创文”“民生实事监督月”“议案建议督办月”“评议部门进站听民意”等主题活动,让群众“面对面”提意见,为各项监督活动提供最鲜活的素材,使调研充满“民情味”。 三是狠抓落实为要,让调研转化结出“累累硕果”。把调研成果运用到助推县委决策部署上。以常委会党组名义提交县委参阅,使调研成果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发挥作用。如聚焦“双柚”全产业链发展开展专题调研,调研报告得到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提出的建立高标准种植体系、规划建设特色加工园等10条建议被采纳到《常山县“一只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中。把调研成果运用到硬核监督上。对调查研究中群众提出的工作改进措施,以强有力的监督问效督促“一府一委两院”将调研成果转化为科学的决策和具体的成效。如围绕营商环境优化提升,通过深入开展“拿地即开工”专题调研,助力绘制了常山县一般入园工业企业投资项目“拿地即开工”审批服务流程图和申报材料清单,审批服务周期缩短至24天。把调研成果运用到代表建议督办中。对调查研究中了解到的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组织代表提出意见建议;围绕代表建议重点督办,组织常委会相关工委深入一线开展调研、督办,并设立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切实推动代表建议转化为促发展、惠民生、暖民心的务实举措,真正以调查研究推动代表建议“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