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首 页    人大概览    重要发布    地方立法    监督广角    选举任免    决议决定    代表工作    市县人大    机关建设    理论研究    媒体关注    专题集锦
图片新闻 更多>>

易炼红:以立法先行引领保障“...

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首次开展专...
绍兴市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市县人大 > 绍兴市
嵊州市人大以“三个民”为着力点传承发扬新时代“民情日记”
发布时间:2023-10-11 17:02:28

  本网讯   “民情日记”,常写常新。时代的发展,对“访民舍、记民情、想民心、议民事、解民难、帮民富”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传承发扬新时代“民情日记”,嵊州市人大常委会牢牢把握为民核心,着力在感知民情、聚焦民意、惠及民生上下功夫,持续发力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嵊州实践。

  一是广泛感知民情。聚焦三个“一号工程”、“富乐嵊州”建设等,组织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常态化开展进选区、进基层、进联络站活动。制度建设强联系。完善代表小组活动规则,健全专(工)委对口挂联机制,推进“双联系”进一步制度化、具体化。制定人大代表履职星级评价办法,通过代表活动积分、代表向选民述职等对代表活动的频次和质量进行把关。走村入户暖民心。各乡镇(街道)人大因地制宜创新载体,将日常走访与专题活动相结合,察民情、访民生、解民忧。数字应用提质效。依托“履职通2.0”等应用场景,实现代表线上线下全天候不间断联系服务选民。同时,主动对接“浙里民情”“兴村治社”“浙智慧”等应用,通过各方协同参与,更加真实、广泛、及时地感知民情。一年来,全市各级人大代表通过数字平台参与各类监督10103人次、收集选民留言8265条。

  二是精准聚焦民意。嵊州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发动代表多渠道多方式发现问题、听取意见、收集建议,通过科学规划、综合研判、专业把关,确保民意准确表达、有效落实。省委决策部署定向。紧扣三个“一号工程”主题主线,找准人大工作切口和靶向,认真梳理代表主题活动清单,明确22项具体任务。今年以来,市、乡镇(街道)两级人大上下联动,开展助力三个“一号工程”主题子活动26次,收集意见建议111条。代表专业小组把关。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赴联系乡镇(街道)开展专题监督,各委室充分发挥各自领域专门委员会和代表专业小组作用,广泛听取相关领域人大代表、市场主体、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将相对分散的民情民意进行科学整合和综合分析。群众关切问题聚能。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交通、教育、饮水等问题,各乡镇(街道)人大依托代表联络站,组织好民情分析会、协商座谈会等。市委书记率先垂范,16位市级领导干部人大代表集中进站,职能部门共同探讨论证,将收集到的代表建议和民情民意转化为工作清单,并选择其中的重点内容列入第二年人大监督计划。

  三是有效惠及民生。在注重人大工作“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同时,强调对代表和群众意见建议回应的效率和效果。落实民意呈闭环。健全群众意见分级分类处理机制,主动对接基层治理“141”平台和“浙里民情”系统,结合“局长·代表面对面”和“三会一评”制度,对民生实事、代表建议以及日常收集到的群众意见建议进行汇总梳理、分析研判、跟踪督办、反馈评价,通过线上线下双闭环串联增强监督刚性。强化跟踪问成效。打好监督组合拳,通过审议监督、询问监督、执法检查、专题视察等多种方式,加强对人大监督意见的跟踪监督,推动教育、就业、环保等领域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化解,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因地制宜谋创新。围绕“解民难、帮民富”的目标,以基层单元“三三一”工作体系为基础,充分发挥基层人大的创造力,为人民群众的“富乐”生活贡献人大力量。如黄泽镇人大鼓励女性代表履职与妇联等群团组织的工作融合,积极参与上门调解纠纷,化解各类群众矛盾;下王镇小溪村联络室创新开设“人大代表直播间”,把下王的特色农产品推向更大市场;贵门乡人大探索“四微”工作法,有力助推农村道路提升改造、特色“共富工坊”打造、全域文旅融合等工作。








来源: 嵊州市人大 作者:吕颖 张淑楠 责任编辑:

[关闭窗口]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主办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承办
技术支持: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信息中心
浙ICP备05000002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0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