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为屏、绿水为带,如今的黄岩区屿头乡沙滩村有自己的专属金名片:国家级4A级景区,联合国首届人居大会“封面村”,中国村庄发展研究的浙江样本之一,还获得浙江省生态文化基地、省美丽宜居示范乡村等荣誉。
然而这个位于西部山区的古村落,十多年前却是一个空心村。她的完美逆袭缘于“千万工程”。2013年,黄岩启动“美丽乡村”建设,沙滩村抢抓“千万工程”机遇,在同济大学杨贵庆教授团队指导下,在屿头乡人大投身“千万工程”的积极探索下,实现美丽蝶变。
人人皆是议事员,议出美丽乡村新蓝图

“诶呀,这个戏台就是要对着庙的,怎么能移到外边来呢?”“为什么要把这个厕所造在这里,就是我家后门口对出去,膈应人呢!”在沙滩古村落整体改造项目中,村民们并不理解杨贵庆教授团队的规划,而杨教授团队也有自己的坚持,一时间改造陷入了僵持。
得知这一情况,屿头乡人大发动人大代表紧密联系群众的优势,走村入户为村民讲解规划的合理性与可行性,你一言、我一语,摆事实、讲道理,村民们心里的疙瘩渐渐解开,接受了杨教授团队的规划。同时,人大代表也积极充当沟通桥梁,收集群众各类意见意见,及时与建设团队调整施工方案,让每个村民都“说得上话”。屿头乡人大发挥“人人皆是议事员”的作用,线下线上充分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大到村庄产业规划、拆迁改造方案,小到路标路牌设置、道路地砖铺设,都可以干群齐心、群策群力。最终,助力打通4条断头路,整理出地基60多间,废弃的粮站变身成为民宿,废弃的兽医站成了游客服务中心,废弃的乡公所成了高端酒店,更建成了占地800平方米的太尉殿戏社广场,沙滩村在保留村庄原来肌理以及建筑原本风貌的基础上,乡村功能得到了有机更新。
代表当好火车头,跑出美丽经济加速度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黄官森、黄志洪既是该村接力的两任村书记,又都是区人大代表。
2012年底,沙滩村被列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得知这个消息,黄官森知道沙滩村发展的机会来了!为了把美丽乡村建设好,经人介绍,黄官森专程奔赴上海同济大学找到了建筑与城市规划系副主任杨贵庆教授,为沙滩村发展取“真经”、化“良策”。2021年,村委会主任黄志洪从黄官森手里接过支部书记的接力棒,成了沙滩村发展的第二个“车头”。凭借自身区人大代表的身份,黄志洪积极向乡政府、上级人大提交议案建议,希望依托村内的特色农副产品,通过农业、民俗与文化的“三元融合”,打造出一系列农旅、文旅活动,以此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同时深化农文旅融合。近年来,在黄志洪的助推下,沙滩村相继推出柔川元夜、柔川诗会、大地艺术节等活动,在增加村集体收入的同时,带动周边农家乐、民宿和农副产品增收。
但沙滩村的前进脚步并未止步于此,如何让农更强、村更美、民更富?这是黄志洪一直探索的事情。为此,他时常带领乡人大代表奔赴杭州、上海等地调研乡村发展经验、拜访院校专家,担起“千万工程”新起点的使命担当。在黄官森、黄志洪两人的带领下,原来的“空心村”成了人气满满的“常青藤”。眼下,沙滩村正在规划浙东芳养谷项目、引进浙东开元芳草地度假酒店,项目引领新发展,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跑出乡村经济发展加速度。
人大有力强监督,走好乡村振兴升级路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十几年前的沙滩村垃圾遍地、噪声扰民,附近工厂排出的废水废渣一度导致水体黑臭,脏乱差的生态环境严重影响着村民的生产生活,也制约着沙滩村发展。
面对这一情况,沙滩村痛定思痛,关掉村里部分排污严重的工厂,保证柔极溪水质健康。关停企业后,沙滩村如何恢复青山绿水?更如何将之转化为金山银山?这是人大履职的重点所在。为此,屿头乡人大发动代表围绕“古村落活态传承、合力开发的发展之路”开展主题活动,将美丽庭院建设、交通干道白改黑等项目纳入民生实事项目,将柔极溪生态整治、S325省道屿头连接线、屿头乡综合服务中心、县域风貌样板创建等列为年度重点监督项目,采取集体视察、现场调研、分组监督、专题座谈、意见交办、跟踪问效等方式,形成监督闭环,实现依法监督、有效监督、精准监督。助力屿头乡基础配套设施、交通循环体系、乡村生态振兴实现全方位整体跃升。
十年间,屿头乡人大代表以“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执着信念为笔,绘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丽画卷。屿头乡人大听民声、解民忧、助发展、谋共富,让沙滩村精彩蝶变,用“千万工程”赢得万千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