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首 页    人大概览    重要发布    地方立法    监督广角    选举任免    决议决定    代表工作    市县人大    机关建设    理论研究    媒体关注    专题集锦
图片新闻 更多>>

全省人大监察司法工作视频会议召开

李学忠参加长三角“三省一市”...
温州市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市县人大 > 温州市
温州市龙湾区人大“三位一体”做实预算审查监督工作
发布时间:2022-11-29 10:39:00

  本网讯 “钱怎么花?谁来审查、批准?审计查出问题整改了没?”如何更好地做到创新监督方式,切实增强人大监督的刚性和实效,一直以来都是龙湾区人大常委会开展预算审查监督工作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龙湾区人大常委会坚持群众路线,通过事前、事中、事后“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监督方式,逐步构筑起“事前审查强基础、事中审查强管控、事后审查强保障”的工作格局,切实守好人民“钱袋子”。

  首次票决部门预算调整。在日前召开的龙湾区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率全市之先将预算追加超10%的6个部门在会上专题汇报资金追加情况并接受人大常委会表决,充分发挥人大监督职能作用,有效解决部门随意追加预算的问题。

  “有了预算审议和票决,过去的那些政绩工程或缺乏可行性的工程就难通过。”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主任曾焕强说。据悉,今年以来龙湾区深入贯彻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出台规范预算追加(调整)审批文件,不断优化财政资金审批流程。此次6家单位申报预算追加金额1.02亿元,最终审批金额7970万元。

  而“票决”也不是口头说说而已。“专题调查、专家审查、组织听证,票决之前我们还要做很多事前工作。”曾焕强介绍,为加强对预算的审查监督,龙湾区人大常委会从原先仅对部门预算编制方案审查监督,转变完善为事前、事中、事后“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监督方式。

  通过“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监督方式,龙湾区部门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大为提高。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以来,共收回结余指标2亿余元,盘活存量资金达1亿多元;调整部门预算审查项目近60个,共调增预算资金4千多万元,调减预算约1.5亿元,并且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三审制度”盯牢政府性投资。区人大常委会票决政府性投资项目是其行使重大事项讨论决定权的积极创新,是依法监督、正确监督、有效监督的具体实践,有利于促进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目前我们是对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的政府性投资项目进行审查监督。通过‘三审’制度,牵住‘牛鼻子’精准发力,促进政府投资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负责人表示,在政府投资项目提交审查前,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具有专业知识的专家或者对项目有一定了解的代表,通过座谈交流,对项目的可行性、科学性和社会性进行研究分析,同时区人大财经委通过视察、调查,广泛吸收群众意见建议,最后由常委会会议进行审议。

  如2021年龙湾区政府报送5000万元以上重大投资项目13项,总投资39.68亿元,年度投资10.08亿元,区人大常委会对此组织了调查论证,并召开听证询问会议。区人大常委会逐项票决通过后,报区人代会批准,同时要求区政府报告年度预算执行时要报告政府投资预算执行情况。

  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负责人说:“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关系城市发展形象,关乎人民群众期盼,加强人大监督,形成监督合力,能够有效保障项目决策更加科学,资金使用更加合理,投资效益更加显著,项目质量更加可靠。”

  审计五年回头看推动问题整改。每年8月,龙湾区人大常委会听取财政决算报告和审计报告前,组织工委成员进行初审,着重突出上一年度重点审查的预算单位,会后进行跟踪监督,督促政府及有关部门严格对照审计报告发现的问题及时落实整改措施。每年12月,专题听取区政府关于审计中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的汇报,进一步强化跟踪监督,确保审计监督工作落到实处,同时也促进了部门预算执行中问题的整改和完善。

  “推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是加强人大财政经济和社会发展审查监督工作的重要一环。”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负责人说,“审计五年回头看”采取通过人大财经委调查、区委财经委专题研究、人大常委会专题审议等方式,对前五年问题整改落实情况,从源头上规范和改进工作,提升审计工作效能、增强人大监督质效。重点对反映比较集中、屡审屡犯等共性问题进行了认真梳理分析,共梳理出84个问题。截至目前,“审计五年回头看”问题整改率为66.67%。

  “剩余三分之一的问题再不整改,我们就要召开质询会,亮出利剑了!”,为更好维护审计监督的严肃性和人大法律监督的权威性,切实增强震撼和警示效果,改变一些问题“年年审、年年犯”和整改事项“嘴巴重视、落实无视”的状况,龙湾区人大常委拟首次启动“质询利剑”,让人大监督硬起来,推动审计整改监督取得实效。








来源: 桐乡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作者:应瑞新 责任编辑:

[关闭窗口]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主办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承办
技术支持: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信息中心
浙ICP备05000002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0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