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首 页    人大概览    重要发布    地方立法    监督广角    选举任免    决议决定    代表工作    市县人大    机关建设    理论研究    媒体关注    专题集锦
图片新闻 更多>>

李卫宁出席浙江省宗教界“国家...

易炼红到浙江省人大常委会省政...
温州市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市县人大 > 温州市
温州市鹿城区人大调研特色学校办学情况
发布时间:2022-12-14 10:42:00

  本网讯 自2021年7月中央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后,省、市、区纷纷出台了“双减”政策实施方案。一年来,鹿城区通过“书包减负”工程、“双减”十大项目擂台竞优、率先将课后托管向学前教育延伸等一系列特色做法,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到社会、群众广泛好评,但也发现“课后托管服务内容单一”这一突出问题。为此,区人大教科文卫调研组以“开设特色课程”为题,实地走访调研温州市少年游泳学校、少年艺术学校、轻工职业学校等一批特色学校,并通过召开师生及家长座谈会、问卷调查、征集人大代表建议等方式,梳理问题建议,以发挥特色学校资源优势,克服“课后托管服务内容单一”短板。

  一、优化学校主阵地作用。一是充分激发教师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合理安排教师师德和专业技能培训时间,统筹安排作息时间,推行“弹性上下班”制等,关爱教师发展、健康和生活,激发教师活力。二是差异化创新课后服务内容。依托各校现有特色资源,提供学习资源、工具和平台,推进探究型、合作式、项目化教学设计改革,促进新技术环境下的课堂学习方式变革,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学习、“互联网+”同步教学,构建技术融合的“未来课堂”,形成具有鹿城特色的课程典范。三是坚持创新成果共享。以全区“双减”十大项目“揭榜挂帅”擂台竞优为平台,坚持系统观理念,坚持优化推广,以点带面,形成全区学校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继续为全市“双减”工作做好示范引领。

  二、探索与第三方专业机构合作机制。一是积极探索符合鹿城实际的非学科类教育培训机构“白名单”。根据中央、国办有关规定和省教育厅等九部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等规定,研究制订非学科类教育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的准入条件、遴选程序、监管措施和退出机制等。二是规范学校引进非学科类教育培训机构参与校园“第二课堂”。加大对从业人员资质、环境安全、培训质量等评估监测,达到“双赢”成效。三是建立绩效反馈机制。将学生满意度、学习成果等与第三方机构办学情况相挂钩,优胜劣汰,促进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三、营造良好教育生态环境。一是逐步推动完善学生评价机制。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和多样性,广泛宣传科学、理性的人才观和教育观,合理看待学业竞争、“普职分流”,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二是树立家庭科学教育观念。多途径宣传《家庭教育促进法》《职业教育法》,引导父母更加科学合理地开展家庭教育,禁止炒作考试成绩排名和升学率,破除“抢跑文化”等功利现象,克服不理性、焦虑情绪,减少非理性教育需求。三是健全家、校、社“三位一体”网络体系。加强部门统筹,把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力量整合起来,形成工作合力,共同解决特色学校发展存在的问题难题;结合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通过项目研究、机制创新、数字赋能等载体,构建家校共育新路径,真正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来源: 鹿城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作者:郭和意 责任编辑:

[关闭窗口]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主办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承办
技术支持: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信息中心
浙ICP备05000002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0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