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走上法庭,他们跟法官一样,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走出法庭,他们为群众与法院之间搭起沟通的桥梁。他们就是“无袍法官”——光荣的人民陪审员。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司法领域的重要体现,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依法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重要形式。近年来,瓯海区人大常委会坚持良法善治,聚焦人民陪审法贯彻实施中的难点和堵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持续跟踪审议意见落实情况,以人大监督之力,为“无袍法官”的陪审之路保驾护航。

深入走访调研,掌握真实情况 2018年4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公布并实施。五年多过去了,人民陪审法在瓯海落实得如何?各项规定是否执行到位?有什么困难和建议?为此,去年以来,瓯海区人大常委会将《人民陪审员法》执法检查纳入重点监督议题,开启了“沉浸式”调研。 执法检查组一行先后走访区人民法院、区公安分局、区司法局,通过座谈交流、查阅案宗、庭审观摩等多种形式,详细了解法律实施情况。 “五年来,一大批职业分布广泛,通民情、知民意、接地气的陪审员被吸纳入审判组织,陪审制度更加规范,审判活动更有力量,特别在审理涉及群众利益、公共利益等人民群众广泛关注、社会影响重大的案件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党的二十大代表、瓯海法院审管办主任王群英在座谈交流中说道。 “时代的迅速发展催生了公众对司法民主的强烈需求。《人民陪审员法》的颁布施行对扩大司法领域的人民民主,实现司法专业化判断与人民群众对公正认知的有机统一,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对审判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具有重要意义。”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潘小林总结强调。 广征意见建议,凝聚代表智慧 为充分吸纳专业意见,执法检查组分别设计3种问卷,向法官、检察官、律师、人民陪审员、诉讼当事人等发出《关于人民陪审员工作机制运行情况的调查问卷》500余份。 同时,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和基层立法联系点,通过“代表·局长面对面”“三官一律一员进站”等活动载体,先后召开6次主题接待活动,广泛倾听民生民意,汇聚代表智慧力量。 “部分陪审员参审积极性不高,参审不均现象严重,从源头上看是选任机制存在一定问题。建议抓紧完善选任机制,选拔优秀人才加入陪审员队伍。”“经历过几次陪审,我既感到欣慰却也很痛心!欣慰的是看到违法行为受到了应有的惩戒,伸张了正义;痛心的是有些人因为法律意识不强,不懂法而犯下了不该犯的错。希望有关部门能想办法扩大宣传,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公民法律意识。”主题接待活动上,人大代表和陪审员大胆直言,就《人民陪审员法》实施中的问题和建议与相关部门当面锣对面鼓地深度剖析,共同探讨行之有效的提升方法措施。 区人大监察和法制司法工委负责人表示,“通过执法检查,保障法律坚实落地,能有力督促区政府和区人民法院完善工作机制,为参审履职创造良好条件”。 密切跟踪问效,限时整改落实 区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区人民法院关于人民陪审员法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在会议审议中,常委会组成人员和部分人大代表提出“健全机制建设、严格参审、有力提升陪审员工作实效”“加强队伍管理,严格考核,切实提升陪审员履职保障”“加大宣传力度,严格选任,切实提高陪审员荣誉感”等意见建议。会后,常委会加快形成审议书面意见,并梳理提出“陪审员选任程序不够规范”“参审机制不够完善”“队伍管理不够严谨”等问题,以“审议意见+问题清单”形式交办区人民法院,要求限时办理并给予书面答复。 在区人大常委会的持续监督下,区人民法院对人民陪审员的选任、培训、履职等各项流程进行改进,切实将审议意见转化为提升陪审质量的强大动力。去年八月至今年上半年,人民陪审员共参审案件992起,人均参审4.24件,参与调解疑难案件39起。 “我院根据审议意见,加强对新时期审判工作全流程梳理,并鼓励陪审员发挥自身特长,积极参与调解工作;出台《人民陪审员管理办法(试行)》,设置专员处置管理事务,实现陪审员队伍‘选任、培训、参审’全流程闭环管理;将《人民陪审员法》纳入普法宣传重要内容,注重向社会大众宣传人民陪审的相关制度、人民参与的主要成果,不断提升陪审员职业的荣誉感和社会获得感。”区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说。 “回顾我近8个月来的陪审工作,每次庭审都是一堂法治教育课。通过参与庭审实践活动,不仅提高了自身素质,还学到了很多法律知识。陪审工作是光荣的,我一定全力履行应尽义务,使人民群众真正地感受到法律的公平正义。”人民陪审员周棋在参加完庭审后说。

面向国徽,举起右手,许下誓言,对于“无袍法官”们而言,这不是一场普通的入职仪式,而是一场有关信仰、使命与担当的洗礼。相信,在瓯海区人大常委会的持续精准监督下,在区人民法院的认真贯彻落实下,人民陪审员制度在弘扬司法民主、促进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方面必将展现出新的生命力,法治瓯海氛围也必将更加浓厚。
|